海南股權交易中心開市前后
經歷一波三折,海南股權交易中心終于落地。
12月28日,海南股權交易中心(下稱海南股交中心)舉行揭牌儀式,隆重開市,首批來自海南各市縣的49家企業正式掛牌。這推動海南資本要素市場邁進一大步,是完善的重要舉措,也是海南資本市場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
“公司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旨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海南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股交中心有關負責人坦言,至于未來發展,公司將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投資價值、充滿活力、發展規范的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成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重要補充和支撐。
上馬為時事所趨
事實上,早在2012年,證監會就把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定性為的重要成部分。
是年8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為各省級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提供股權、債券轉讓和融資服務的私募市場,是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具有了合法性。
而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而從市場層面看,在成熟資本市場的多層次體系中,場外交易市場是重要的基礎。”海南股交中心有關負責人向《證券導報》記者直言,目前,不斷增長的企業融資需求與現有資本市場有限容量不匹配,社會財富不斷積累與投融資渠道狹窄不匹配,中小企業亟待發展和創新與現有融資體制不匹配,需要通過加快場外市場建設,盡快形成體系,逐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股權交易市場是場外市場的一種表現形式,建設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發展和完善我國的必然需要。
“另外,從經濟結構調整層面看,建設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其資源配置功能,既可以大力推進企業并購重組,加快優質資產向大企業、大集團集中,又可以通過資產置換、股權收購,注入上下游產業優質資產或整合同類資源延伸產業鏈等途徑,推動產業聚集,提高海南經濟發展質量。”該負責人稱。
該負責人還表示,充分發揮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培育孵化功能,企業通過掛牌,促進股權合理流動,引進戰略投資者,引導社會資源向新興行業、高成長型企業聚集,促進一批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業務模式新的企業做優做強,推動海南經濟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式轉變。
上馬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也就變得時事所趨了。“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發展’要求,拓寬海南企業融資渠道,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促進發展。”海南省政府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在《2013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爭取設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這也為海南股交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基石。
一波三折終落地
有了政策的支持還不夠,海南股交中心的落地仍是一波三折。
“最初的設計方案是以海南證華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證華)為基礎,海南聯合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海南聯合資產)以及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下稱金元證券)為戰略合作方,三家公司聯合組建海南股交中心。”省政府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稱。
據悉,海南證華創立于 2003 年,是海南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集中托管專業機構,專業從事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登記、托管、過戶服務;代理公司分紅派息;提供股票掛失及質押服務等業務。
“當時,我們也組織調研小組,奔赴上海股權權托管交易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等地調研考察,起草研究報告。”海南證華有關負責人表示,“后來因股權問題,三方存在分歧,海南聯合資產和海南證華選擇退出。”
“現在成立的海南股交中心也是幾經磨合,最終確定由海南發展控股和P2P全球領先企業宜信共同組建。”省政府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導報》記者采訪時稱,“此前,我們也去到浙江、山東等地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調研。”
據悉,目前全國共有30家股權交易中心,在股權結構上大部分是以券商主導的。海南股交中心的成立在場外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似乎姍姍來遲。但是,“正是因為起步晚,海南發展控股在尋找合作伙伴時,及時總結了當前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遇到的問題,抓住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時機,決定走一條不一樣的路,選擇了宜信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為掛牌企業提供更加創新、靈活、高效、便捷的融資服務。”海南股交中心有關負責人稱。
雖經一波三折,但海南股交中心最終得得以成行,正式開市。
破題企業融資難
那么,海南股交中心又有著怎樣的定位呢?
海南股交中心有關負責人坦言,公司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旨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海南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國際旅游島建設。
實際上,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海南全省中小企業約136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0%左右。2013年,海南中小企業及個體經濟實現增加值139951億元,占同期全省GDP總量的4901%。地稅部門統計,去年創造稅收38339億元,吸納就業約138萬人,占全省企業就業總數的92%。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有著很旺盛的融資需求。數據顯示,目前海南后備上市資源具有一定規模,后備上市企業突破100家,近3年來在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海南企業超過20家,今年又有3家海南企業掛牌新三板。2013年,海南企業通過各種方式直接融資近200億元,創歷史新高。
但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更多企業找不到更好的融資渠道。
“公司主要是為企業特別是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債權和其他權益類資產的登記、托管、掛牌、轉讓和融資服務。”海南股交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時,為企業搭建進退順暢、風險可控、監管到位的直接融資平臺和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平臺,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市場等各種要素;發揮資本孵化器作用,對掛牌企業進行培育、輔導和規范,為促進其轉板,并最終實現公開發行上市提供相關服務;通過金融創新,為掛牌企業提供財務咨詢和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此外,公司由P2P全球領先企業宜信參與組建,創新和互聯網金融將是公司的一大特色。”該負責人坦言,公司將通過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將“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融入發展建設過程,為市場參與各方搭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規劃發展三步走
而對于未來的發展,海南股交中心有關負責人直言,公司將以創新為原動力,以防范風險、規范運作為基礎,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投資價值、充滿活力、發展規范的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成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重要補充和支撐。
“我們也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規劃。”該負責人表示,第一步,夯實基礎階段。用2年左右的時間,加強管理,擴展業務,提高服務水平,構建功能完善的信息平臺,豐富服務內容,擴大掛牌和交易規模,將海南股交中心建設成為一個專業化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第二步,加快發展階段。用5年左右的時間,積極穩妥地開展業務創新,不斷擴充服務內涵和外延,將海南股交中心建設成為一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全國領先的新型市場化融資平臺。
第三步,持續發展階段。立足海南,走向全國,將海南股交中心建設成為一個對接全國、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資本要素市場,成為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重要補充和支撐。
海南股交中心已走在路上,未來天地會更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