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水資本市場,股改預科班正熱
加速打造“溫嶺板塊”,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如火如荼。新三板、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這樣的場外交易也受到了溫嶺不少民營企業的追捧。
無需股改、門檻低,去年,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創新板正式鳴鑼開板,給了未股改企業一次近距離試水資本市場的機會,也打開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閘門”;而今年,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開設”的企業上市前的“預科班”也在溫嶺企業中開始“招生”,市工商聯(總商會)和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聯手打造的孵化基地,除了讓有投融資需要的企業又多了一條新渠道外,也為掛牌企業對外展示鍍了一層金。
企業進駐多層資本市場又多了一條新渠道
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是一個區域性股權交易平臺,如今已構建成“一市兩板”的格局,即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系統(E板)、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Q板)。
“想要在E板掛牌,企業要先進行股改,需要上百萬元前期準備投入。相對來說,在Q板掛牌比在E板掛牌門檻低,我市很多企業都符合在Q板掛牌的條件。”陳凌昌說,他是市民營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也是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溫嶺孵化基地的負責人。
“溫嶺民營經濟活躍,但對資金卻很饑渴。”陳凌昌認為,和掛牌浙江股權交易中心一樣,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讓溫嶺企業又多了一條融資新渠道,“一般企業掛牌需要4個月時間,除了可增強企業融資能力,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還有利于更多成熟的投資機構了解企業的情況,方便企業實現戰略性發展,提高知名度。而融資時間也實現從短周期到長周期的轉變,有利于企業做長期規劃。”
陳凌昌把掛牌上海股交中心比喻成了企業股改的“預科班”,“早日摸索資本市場、對接資本市場,企業才能更快地發展。此外,只有把內部管理‘修煉’好了,企業上市的機會才會更大。”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人前往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溫嶺孵化基地尋找好的項目,咨詢融資渠道,市民還可以預約去現場直接開通上海股交中心的股權賬戶,股權交易最低限額為1萬股。
第一家掛牌企業已有社會資金想要入股
臺州華昌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溫嶺第一家在上海股交中心“嘗鮮”的企業,董事長林國正對此記憶深刻。“我們是3月26日通過孵化基地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Q板的。”林國正說,那時,孵化基地才剛開始運行。
林國正的企業在溫嶠,和眾多溫嶠企業一樣,他在工量刃具行業也打拼了二十幾年時間。2004年,林國正正式創辦了這家生產型企業,其產品甚至進入到了新疆的風力發電市場。這兩年,華昌工具更是被一家上市公司看中,計劃兼并重組。“這家上市公司是我們的大客戶,每年都要購入上千萬元的產品。”林國正說,“如果以后企業真需要重組,掛牌Q板還會為我們減少不少財務審核手續。”
不僅如此,自從掛牌Q板后,華昌工具還吸引到了投資者,想要資金入股。“這兩年金融市場很不穩定,不少投資者都把眼光放在了一些有潛力、有項目的企業上,以入股的形式投資,而我們也想吸引這些投資者。”林國正說,“此外,為了提升企業名氣,有時候我們參加一次展銷會也要花五六萬元,而掛牌Q板則只需10萬元左右,既為企業鍍了一層金,員工走出去也比較有面子,而合作企業對我們的信任度也會更高一點。”
如今林國正正觀望著是否需要升級到E板,“掛牌E板后就能以發行股票的形式融資了。”林國正計劃轉型升級,研發用于工量刃具生產的數控機床,而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
除了華昌工具,記者了解到,如今溫嶺將要簽約掛牌上海股交中心的企業已有3家,其中有2家企業計劃進行股改,掛牌E板。此外,還有六七家企業也有了意向想要試水資本市場。“為了鼓勵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政府還出臺了政策,掛牌E板的企業能得到20萬元的獎勵。”陳凌昌說。
設備可租賃,單據也能用來貸款
除了掛牌上海股交中心,在民營企業服務中心里還能尋到不少其他融資渠道。
“最近,我們就計劃和銀行合作,對工量刃具行業開展倉儲貸款,幫助企業盤活資產。”陳凌昌告訴記者,未來,企業只需用貨物就能從銀行貸到一定額度的資金。
“我們還和寧波一家公司合作,與溫嶺一家水龍頭生產企業簽訂了合同,開展保理業務,實現了應收賬款的轉讓。”陳凌昌說。
保理是指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下列服務中的至少兩項: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
可以說,近年來,無論國內貿易還是國際貿易,賒銷結算方式日漸盛行,以國際貿易為例,信用證的使用率已經降至16%,在發達國家甚至已降至10%以下,賒銷基本上取代了信用證成為主流結算方式。在賒銷貿易下,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和融資需求正是保理業務發展的基礎。
“通常情況下,出口企業只需將集裝箱、出口單據等交給我們,就可以憑此得到80%左右的貸款。而且不同于平常需要收取3%~8%的出口代理費,我們是零代理費,這又為企業節省了不少成本。”陳凌昌說。
除了憑借集裝箱、出口單據等貸款融資外,在民營企業服務中心,企業還可以用自己的設備融資。陳凌昌告訴記者:“我們也找來了北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合作,購買新舊設備時,企業只需出20%~30%的資金即可,其他的由融資租賃公司負擔,不過設備產權要歸屬融資租賃公司,企業只需支付服務費用,就可自由使用,這也為想要‘機器換人’的企業減輕了不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