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參股地方OTC
在完成了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轉型之后,以P2P借貸業務起家的宜信又將觸角伸向了股權交易中心等地方要素市場,開始了從“個人網絡借貸”到“金融資產交易”的布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9月底,宜信與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海南股權交易中心獲批,預計在年底開業。此外,早在去年4月,宜信便已參股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而這只是宜信布局地方要素市場的一個開端。
據了解,目前宜信仍在組建團隊階段,預計海南股交中心最快年底可正式上線。其中,一級市場平臺將提供股權、私募債券,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小貸、保理、租賃存量資產收益權憑證等產品;同時還將搭建提供流動性的二級市場。
線上交易所
根據海南工商局網站上的信息,海南股交中心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股東包括宜信普誠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華創匯才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網站上并未公布各家公司的持股情況。
據本報記者了解,海南發展控股為海南股交中心的最大股東,而宜信則作為共同發起方,負責實際操作和日后運營。
除了地方OTC(場外交易市場)的常規業務和職能外,一位宜信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中心并不會拘泥于傳統的股權交易中心模式和股權類業務,宜信牽頭的重要目的在于做一些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
據他介紹,海南股權交易中心一級市場平臺能夠為投資者提供股權,私募債券,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委貸資產轉讓,小貸、保理、租賃存量資產收益權憑證等服務。
事實上,這并非宜信第一次涉足地方要素市場。早在2013年4月,宜信旗下的宜信惠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便已參股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下稱“深圳聯交所”),出資500萬元持股10%。
一位資深互聯網金融研究人士認為,當下,P2P借貸平臺交易的資產日趨多元化,除了信貸資產,還有租賃、保理等金融資產,而理財端對接的大都是個人投資者,這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做零售業務的交易所。
“但長遠來看,P2P所能涉及的資產還是有限的。”該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金融資產交易業務規模和涉及資產的增加,如果未來要涉足一些管制更為嚴格的資產,有股權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牌照發展空間會更大一些。
“宜信布局地方要素市場完成了從零售市場到批發市場的擴張,而批發市場又可以跟宜信原有的零售資源相對接。無論是資產端,還是理財端都可以與股交中心的業務相結合,并帶來一些新的延展。”該人士分析稱。
他進一步舉例說明,宜信目前的線下債權資產都是通過自有渠道銷售,如果有了股交中心的平臺就可以進行批量轉讓。并且宜信代銷的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以后也可以放在該平臺上。而在投資人、用戶資源方面也可以共享。
看齊陸金所
事實上,不只是宜信,近年來,一些P2P借貸行業的先行者均已經開始多元化的嘗試。
一方面是P2P平臺所交易的金融資產多元化,例如開鑫貸的票據理財業務,積木盒子涉足租賃資產,愛投資試水保理產品等,而不再局限于信貸類資產;而另一方面就是通過設立或入股各類機構,開始了業務的多元化擴張。
以陸金所為例,它已經完成了從“個人網絡借貸”到“金融資產交易”的布局。根據陸金所今年的規劃,除了P2P業務,還將推動B2C(商家對顧客)、B2B(商家對商家)、F2F(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等多種業務,并發展經紀會員體系。
早在2013年下半年,陸金所便上線了針對機構投資人和提供企業融資的金融資產交易平臺—Lfex,將其業務覆蓋面從個人客戶拓展至了機構客戶,預計2014年該平臺的交易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陸金所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大交易平臺,乃至“平臺中的平臺”,而這也是宜信正在籌謀的方向。
上述宜信人士透露,除了一級市場平臺,此次牽頭組建的海南股交中心也會參考國際場內場外交易市場基礎設施構架,搭建二級市場,為宜信多類產品提供流動性支撐。
隨著P2P借貸行業,以及各類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如何提升資產的流動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甚至逐漸延伸出一個新的產業鏈條。不少規模較大的P2P借貸平臺都推出了債權轉讓業務,搭建了二級市場。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就曾多次強調搭建二級市場提升流動性的重要價值,“評估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價值不是靠它的業務量,而是看它的二級市場,通過二級市場的變化去平衡它的價值。”他如是提道。
2012年年底,陸金所開通了債權轉讓業務,投資者可通過陸金所二級市場轉讓滿足轉讓條件的債權。目前,陸金所每月的交易量中,約有65%~70%來自一級市場,另外30%~35%來自二級市場。
作者:洪偌馨